发布时间:2022-04-06 15:53 来源:湖北日报 作者: 鄂休闲生态农协 阅读:(55505)
在去年首次实现“土憨巴”种苗规模化人工繁育后,今年将突破60万尾,相比去年翻一番。
4月1日,武汉市江夏区湖泗街科农村“土憨巴”孵化池中,逐个编号的产卵巢里已布满密密麻麻的鱼卵。经过精心呵护,这些晶莹剔透的鱼卵长成2-3公分小鱼苗后,将游进省内11个县市的1000亩养殖基地。
“土憨巴”,学名“中华沙塘鳢”。长江水系特色鱼类,个小肉多、少刺细嫩,肉味鲜美、营养丰富,经济价值高,市场需求量大。
经过3年多攻关,武汉市农科院成功突破“土憨巴”人工繁育技术,2021年首次实现“土憨巴”种苗规模化人工繁育,成功繁育30余万尾“土憨巴”种苗,免费提供全省沙塘鳢生态养殖试验。
今年,通过进一步摸索繁殖规律和繁殖周期,缩短孵化期、提高成活率,“土憨巴”苗种繁育量将突破60万尾。
武汉市农科院水产所水产特色养殖研究室主任、高级工程师李波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,“土憨巴”苗种繁育攻关,围绕湖北稻虾产业展开。全省有稻虾种养面积700万亩,把“土憨巴”养殖嫁接到稻虾产业,将有力促进稻虾产业提质增效。
李波介绍,该院已在科农村建立湖北省第一个“稻-虾-鳢”综合种养模式试验基地,在稻虾连作种养模式基础上,示范推广“土憨巴”养殖,形成“一水两用”“一水三收”种养新模式,亩平增收1000元以上。
科农村农民陈金武第一个“吃螃蟹”。他领头的武汉德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“稻-虾-沙塘鳢”模式150亩。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一般一亩田投放3-5公分沙塘鳢苗子300-500尾,亩产30斤左右,收益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。
武汉市机关事务局驻科农村第一书记冯晨钟介绍,未来3年,科农村计划发展“稻-虾-沙塘鳢”种养基地500亩,有力促进农民增收。
热门评论
暂无热门评论,请积极评论
农业技术
免责声明 乡振网所展示的商机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,其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。 乡振网不提供任何保证,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乡振网友情提醒:网络交易存在风险, 为保障您的利益,请小心谨慎,本站不对任何交易造成的损失负责。